1905年,朱剑凡老先生毁家兴学创办了周南中学。近百年来,周南中学名师荟萃、人才辈出。周南中学始终与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,为祖国的独立、民族的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,为长沙、湖南及至全中国的科技进步、经济繁荣、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研究中国的学校不研究女校是不行的,研究女校不研究周南是不行的。蔡畅、向警予、帅孟奇、杨开慧……等都是周南培养的杰出英才,历史上的周南,曾经是妇女精英的襁褓、妇女解放运动的摇篮。
近百年来,周南中学秉承“诚朴、健美、笃学、奋进”的校训,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、学风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南精神,即朱剑凡老先生的爱国精神,一大批妇女运动的革命精神,抗战时期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周南人的淡泊名利、清贫为师的奉献精神。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、发扬光大。
新中国诞生以来,各级政府对周南中学历来寄予厚望。国家、省、市领导多次视察学校,为学校题词,关心和重视周南中学的发展。现任市长谭仲池赞誉学校为“名校之花”。周南中学作为一所三湘历史名校,湖南省级重点中学,在办学管理、社会效益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,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信誉。几十年来,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届弘扬朱剑凡老先生毁家兴学的崇高精神,不断为周南中学捐资捐物,设立各种基金、奖学金、奖教金等,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改革开放20年来,周南中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办学成绩。学校人才培养规模日益扩大,目前,学校分南北校区,84个教学班级,5000多名学生,尤其是北校区占地415亩,校园建筑恢弘大气,为全省乃至全国。学校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,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、师能高超、师风高洁、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。学校通过强化课程改革,全面推行素质教育。“倡文明好学之风,走博学多才之路”的办学特色更加凸现,教育质量不断攀升。除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以外,近几年高考、中考,学校稳定保持在全市前茅的水平。“不让学生仅拥有一间教室”的课程改革理念,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、主动发展、和谐发展、个性发展和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。今日周南,已成为长沙市基础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。
辉煌的昨天展示百年名校风采,创业的今天再谱新的乐章。目前,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三湘名校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机遇和挑战。朝着学校确定的“国内、国际”的新世纪、新阶段的目标而快速迈进,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晚清末造,世乱时艰。内则民生涂炭,国事蜩螗,外则烽火绵连,虎狼踵接。亡国灭种之祸,迫在眉睫矣。然朝廷之歌舞升平,市井之醉生梦死,依然不改其故态。究其原委,无外乎政治制度之黑暗及文化科学之落后,然两者又皆与中国教育之积弱相牵。中国教育体制之僵化,教育观念之陈腐,教育手段之简单,可谓由来已久,其所施于中国社会之影响,不啻釜底抽薪,雪上加霜。于是,有心有识之士,多倡教育救国之说,办学育才,一时蔚为风气。然可喜可慰之余,亦有未免于可惜者,是基础教育之薄弱及女子教育之偏废也。
宁乡朱剑凡,明室后裔,陕甘提督、名将周达武之子,素怀教育救国之情,长抱启迪民智之念,而于男女平权尤具深切之关注。游学日本归来,乃于清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一九零五年)毁家兴学,创办周南女学于长沙“蜕园”,初名“周氏家塾”,以避朝廷女禁之锋。光绪三十三年,朝廷格于形势,允开女学,乃取《诗经·周南》之女性象征意义,改名周南女学堂,周南之名,自兹芳馨远播,历久弥香。自晚清迄于民国,虽屡经时局动乱、风云熙攘,周南仍以其弦歌不辍为社会培育英才,奇功大勋,当铭青史。
一九四九年后,江山鼎革,弦管重调,周南于一九五一年由省厅改编为省立中学,学校之私立性质,从此转换。一九六八年,学校男女兼招,女校风情,遂成陈迹矣。改革开放时期,学校锐意进取,社会声望日隆,招生规模遽扩,乃于一九九八年设立周南实验学校于湘江西岸之望月湖,同年更增建剑凡中学,以便生源分流。一校三址,弦歌互答,星城传为美谈。而周南管理之有方,以简驭繁、政通人和之绩效,更为时流所推许。湖南长沙周南中学(2张)
星移斗转,河山共日月同新,世易时迁,观念与市场并进。新世纪以来,国家改革开放之势,已成拍岸之惊涛,周南科研课改之题,每结累枝之硕果。兼以新老交替,帷幄重开。学校奉以人为本之宗旨、行做大做强之方针,全校师生,意气风发,以焚膏继晷之勤,励追日拿云之志,文、理、体、艺,并驾齐驱,每动征鞍,锦标尽握。是以万家子弟,皆以负笈周南为荣,三湘父老,争以交誉周南为乐。周南师资阵营之强大,生源质量之扩增及社会对周南之需求,已非昔日之蜕园所堪承纳,遂有拓展之思。幸蒙省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扶持鼎助,得以择地于城北经济开发区芙蓉北路拓建新校,占地415亩,斥资2.4亿,三易寒暑之后,新校之芙蓉,终告出水。漫步校园,游目之处,每令人骋怀,建筑或典雅或雄奇,设施既先进亦完备;周边青山环绕,草木葱茏,朝霞影里,国旗劲拂,夕照光中,钟楼矗挺;书声鸟语,万籁和鸣,大自然之蓬勃生机与校园人文之深厚底蕴交相辉映,诚乃读书养心、洗尘远俗之胜境,亦必为卧虎藏龙、腾蛟起凤之渊薮也。
黄水宁:黄水宁校长讲话(2张)
校长、党委副书记
中学物理特级教师
耿桂荣:
党委书记
中学语文特级教师
毛捧南:
副校长、党委委员
中学政治特级教师
吴光益:
副校长、党委委员
中学物理高级教师
王月林:
副校长、党委委员
中学政治高级教师
校训:诚朴、健美、笃学、奋进
“诚朴、健美、笃学、奋进”的校训表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周南学子的殷切期望,应当成为每个周南学生的座右铭。
诚朴,坦诚而朴实。我们心地坦荡,待人诚挚。不斤斤计较私利,不孜孜追逐虚名。以满腔的热忱对待他人,以务实的态度探求学问。力戒虚浮的外表,崇尚真理的质朴。
健美,健壮而美丽。我们有健康强壮的体魄,经得起风吹雨打;我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,受得住生命旅程的颠簸。忧国忧民的情操,文明礼貌的语言,端庄大方的仪表,是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,形成了周南学子的风貌。
笃学,专心好学。为中华之崛起,为理想的实现,我们潜心攻读,相互切磋。钻研科学的理念,学习广博的知识,发展实践的技能。善思考,能创新。不因环境优裕而懈怠,不为外界干扰而分心,把握青春宝贵的时光,铸就毕生事业的基础。
奋进,奋发进取。我们朝气蓬勃,永葆青春。胜不骄,败不馁,在困难之中不怨天、不尤人;受到挫折不悲观、不停顿。集合在党的旗帜下,为着祖国的富强,奋进终生。
周南中学校歌(2张)
【朱剑凡】(1883—1932)朱剑凡(2张)
著名革命教育家,曾名家纯,长沙府宁乡人,王稼祥岳父。
早年留学日本,回国后于1905年毁家兴学,以私家园林“蜕园”改办周南女子学堂,即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。
1919年投入五四运动,创立健学会,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,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。
1920年选为省议员,参加“一大”,历任长沙市党部常委、湖南省政府委员、长沙市政筹备处主任等职。
“马日事变”后被当局抄家和通缉。
1930年随宋庆龄、鲁迅等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。后病逝。
朱剑凡,湖南省著名革命教育家,长沙市周南中学创办人。
1883年出生于湖南宁乡。
1900年与魏湘若结婚。
1902年东渡日本,人弘文学院学师范。留学期间,结识黄兴、陈天华等,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。
1904年回国,到湖南长沙,在宁乡速成师范担任教员。
1905年5月1日,捐私宅办女校,命名“周氏家塾”。
1907年将女校正式命名为周南女学堂。同年,带领学生参加反对满清所谓“铁路国有”的斗争,举行罢课。
1908年毁家兴学,捐献总值达11万1千银元的私宅园林等资产,扩建周南校舍。
1910年将女校改名为周南女子师范学堂,任校长。
1911年带领学生参加革命活动,鼓动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。
1912--1913年先后任湖南省立女子师范、长沙师范校长和长沙市小学校董会会长,后因反对汤芗铭拥袁称帝被迫辞去一女师校长职务。女学改名为私立周南女子学校。
1916年周南改办普通中学,正式定名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,仍任校长。
1918年与徐特立等组成“健学会”,又支持学生办杂志《女界钟》。
1919年团结教育界开展“驱张”(敬尧)斗争。支持学生成立“救国十人团”、“国货维持会”开展活动。同年还担任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款组织负责人。曾被省当局以“过激党”罪名下令通缉。
1920年邀请毛泽东同志住校,讨论社会问题,并资助他办文化书社。
1923年兼任长沙师范校长,后赴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,致力于北阀准备工作。在广州任中央政治训练班教务主任、国民革命军第二顾问。
1926年返长沙,任长沙市党部常务委员,并担任长沙市市政筹备处处长兼长沙市公安局局长,市政府成立后任市长。“四一二”后,组织省城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,担任大会主席。
1928年东渡日本。
1929年回上海,签名于鲁迅、宋庆龄关于成立自由大同盟的倡议,作为发起人之一。参加地下工作,以寓所作为党组织秘密接头和会谈地点。
1932年夏,因胃癌逝世,葬于上海公墓(1953年迁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)。
张为朱剑凡题写墓志铭曰:树植女权,肇公之业。拥护革命,竟公之节。全公业者有夫人之懿德;成公志者公己寄期望于嗣哲。物化歇墟,魂萦新国。公之精神其不灭。
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,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。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
校训释义领导班子